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7 00:52:50   浏览:901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通知

教高厅[200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我部于2004年2月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织实施。该计划实施以来,已经开设了种植类、养殖类和管理类10个专业,并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普遍欢迎。为推进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现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开发和利用农村人才资源是实现农村小康建设目标的关键。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旨在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将高等教育送到农村,为农村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对于推进高等教育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包括农村在内的开放式的远程与继续教育新模式,建立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支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为计划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积极鼓励和帮助复员退伍军人、农业科技示范户、村镇基层干部,以及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习,支持和指导学习站点的建设;组织当地的农业院校参与实施工作,综合利用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终端接收站点,为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提供资源、师资、设备、实验实习场所等方面的支持。

  三、广播电视大学要把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作为电大发展的重要战略,认真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要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电大系统办学优势,开设适应农村学习者需要的专业和课程,建设符合农村学习者特点的多种媒体课程学习包,改革教学管理方式,为农村学习者提供方便,并千方百计减轻学生负担,为更多的农民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对西部地区,要根据情况适当减免相关费用。地方广播电视大学要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指导和协调下,认真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具体落实工作。

  四、制定切合农村成人学习特点和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保证教学质量。“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招生计划单列,学生注册入学,不转户口,就地上学,自主学习,累计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可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招收对象主要面向具有高中(含职高、中专)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农村青年。在教学方式上,要从农业生产特点和解决农民学生工学矛盾出发,主要采用电视教学、网络教学、集中面授、个别辅导、学习小组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实行课程结业证书、岗位资格证书与文凭证书相结合,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与衔接。

二○○五年六月二十八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正版软件低价挤走盗版”的谬误

王瑜


国家知识产权局某高级官员指出:“通过低价位打压盗版者的利润空间,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效果可能远远高于单纯依靠政府执法所形成的打击效果。”正版软件价格过高才造成盗版软件横行,这种论调官方到民间流传甚广,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观点的谬误。

如何区分正版与盗版
我们经常见到国家机关的执法人员在执法行动中教大家辨认正版与盗版,说一般盗版的包装比较粗糙,印刷字体模糊……当然这种方法确实能够在市场中判断出正版和盗版来,但是这些绝不是正版与盗版的本质区别。
正版、盗版并非法律上的术语,所以不好给予法律上准确的解释。正版、盗版中的“版”指的是版权(也称著作权),我们可以这样去区分:合法享有版权的为正版,不合法享有版权的为盗版。
版权的取得有两种方式:1、自行开发,2、购买版权,这里又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获得版权许可,第二种是直接将版权买过来,这两种方式民间统称购买版权。一个软件是不是具有合法的版权,而这个消费者是无从进行判断的,按执法人员的指点不是判断的依据。

正版软件的价格构成
一、软件的直接成本
软件直接成本分为两部分:1、取得权利的费用(含自行开发和购买版权),2、制作成产品的费用。
1、取得权利的费用
A、自行开发(含委托开发)的费用
开发软件成本是巨大的,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作者本人曾经组织开发过一个很小考试软件,就拿这个软件举例。
当我们有可开发一个考试软件的想法后,马上着手进行市场调查,市场调查包括发问卷,走访潜在的消费者,所花费用1000元。落实了想法,聘请软件工程师将要实现的功能详细和工程师沟通讲解,确定软件的基本文档,再由工程师将各个模块切割分包给不同的人编写代码,支付开发费用5万元。请人制作考题,2万道模拟题,600多万字,稿费20万元,将每道考题一一人工加注各种参数,制作成数据库,支付10万元报酬。软件开发过程遇到技术难题,再请人会诊,软件开发完成花费七个月的时间,由于开发时间过长,错过了市场机会,已经基本没有销售价值了。因为不是公司开发,其中节省了很多的办公费用,全部的测试工作都是自己亲自动手,也节省了一些费用。即便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软件,其直接开发成本超过35万元。
软件当然也可以委托别人开发,这样省的是精力,费用可能比自行开发的要高。
B、购买版权
购买版权一是将别人开发的软件版权买断,这个价格一般来讲应该高于开发的成本,开发人才愿意将版权出售。还有一种就是获得许可,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范围内可以生产销售该软件,国内有些电脑安装的是获得微软版权许可的软件。获得许可的价格一般为销售价格的10%左右,由于有时间限制,有销售区域限制,这个价格将占成本的很大的比例。
2、制作成产品的费用
我们拿大家非常熟悉的产品来分析将更为直观,北京江民新科技技术有限公司的江民杀毒软件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我们就拿KV2005来做为说明的例子,这个产品比32开本的书大一些,我们将它分割成外包装和光盘,外包装包括纸套,塑料盒,纸套是比较好的纸,加上印刷,价格应该在两毛以下,塑料盒在中关村单买是八毛一个,这样这个产品的外包装价格应该不超过一元。制作光盘要先制作母盘,母盘的制作价格一般700元左右,压一张盘价格一般为1元,一张光盘的制作成本大概是1元。
根据以上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出一个KV产品的制作成本是两元。其他软件的制作成本大概也差不多,制作成本相对于巨额的开发成本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二、软件的间接成本
1、销售费用。软件开发出来只有销售出去才能体现利益,主要包括广告宣传,销售人员的报酬,这种销售费用是巨大的,往往比开发成本还要高。
2、销售折扣,软件销售主要靠渠道,靠代理商,代理商销售代理的动力来自销售利润,一般软件销售折扣市场行价是四折。
还拿本人亲自参与开发的软件来说明,即便是一个小小的考试软件其直接开发成本将超过35万元,加上销售费用成本将达到50多万。这个产品的市场价格为400元/个,打四折后每个160元,至少要销售3000个才能收回成本,因为销售对象有限,市场预期是5000个。因为错过市场最佳销售期,根本没有达到市场的预期销售量,软件代理商分散全国各地,很多代理商没有回款。开发这个软件,我们差一点宣布开发失败而全功尽弃,即使开发出来,最后是亏损严重。

盗版软件的价格构成
开发软件要付出巨大的开发成本,面临开发失败风险,面临市场的风险,这些风险都外人看不见,由开发者自行承担,开发失败者成为烈士,被市场忘却。少数成功者,他们把产品做出来,把市场做出来,产品开始畅销,他们成为盗版者的猎物。
盗版软件是没有权利成本的,没有开发成本,他们直接将别人的正版软件复制;他们盗的畅销软件,所以他们不需要打广告,没有广告费用;他们采取是直销模式,直接销售给用户,几乎没有销售成本。他们的成本只有制作的费用。盗版软件的制作非常的粗糙,包装非常的简单,光盘的质量也很差,总的制作成本一般在一元以下。
可见其所有的成本比正版软件可以忽略不计的成本还要低得多。现实中盗版软件的成本还更低,如果一张盗版盘上放许多的盗版软件,那么每个软件的分摊的成本可能只有几分钱。

盗版软件制作成本只有一块钱,而一般要卖十块钱一个,利润率是1000%。最近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美国贩卖海洛因的利润率是400%,显然盗版软件的利润率更高。如此高的利润率当然有人铤而走险。 

以巨额的开发成本去对应可以忽略不计的成本,我们的正版软件可以将价格降到多少才能走挤盗版?

作者:王瑜,律师,知识产权公司顾问。
电话:010-51662214,电子信箱:68498888@sohu.com,个人网站:http://www.srls.cn。


保监会关于印发《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保监会关于印发《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保监发〔2012〕105号



各保监局,各人身保险公司:
  为规范人身保险销售行为,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科学、合理、客观地评价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的效果,我会制定了《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评价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保 监 会
                              2012年11月7日



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评价办法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人身保险销售行为,防范和治理人身保险销售误导问题,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科学、合理、客观地评价并披露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的效果,促进人身保险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销售误导,是指人身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以及办理保险销售业务的人员,在人身保险业务活动中,违反《保险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通过欺骗、隐瞒或者诱导等方式,对有关保险产品的情况作引人误解的宣传或者说明的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采用两种方法对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效果进行评价:
  (一)根据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效果评价指标得分对各人身保险公司治理销售误导工作效果进行评价。
  (二)利用保监会、保险行业协会等网站面向社会公众开展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公众对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的评价和意见。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的业务范围是各人身保险公司经营的个人保险业务,不包括团体保险。只开展团体保险业务的养老保险公司暂不纳入本办法规定的评价范围。
  第五条 中国保监会负责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效果评价指标的设计、计算、评分和有关信息的对外披露,以及网络问卷调查的问卷设计、调查开展和有关信息的对外披露;各保监局、各人身保险公司根据中国保监会的要求报送数据,并协助保监会开展问卷调查工作。

第二章 目标和原则

  第六条 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效果评价的目标是:
  (一)通过对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效果进行评价,充分发挥社会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销售行为,推动建立防治销售误导的内部控制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
  (二)通过对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效果进行评价,解决一些关系保险消费者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保险消费者购买满足其实际需求的产品,提升保险消费者满意度。
  (三)通过对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效果进行评价,提高保险行业诚信合规意识和管理服务水平,提升行业形象和社会认可度。
  第七条 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效果评价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评价方法客观公正。评价方法要科学、公开、公正,要与各人身保险公司综合治理销售误导的成效和社会公众主观感受相匹配。
  (二)指标体系简单易懂。选择最能反映业务品质、服务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核心指标反映治理效果,并要易于社会公众理解,符合量化统计要求。
  (三)数据来源真实可靠。指标数据要易于采集和统计,统计口径要规范化、标准化,统计方法要科学合理。

第三章 指标体系

  第八条 中国保监会制定《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就各人身保险公司业务品质、客户回访、客户投诉、群体性事件和违规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第九条 《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业务品质、客户回访、客户投诉和销售误导扣分事项等4类共7个指标,综合反映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的效果、保险消费者对保险产品、保险公司服务的满意度情况。
  业务品质、客户回访和客户投诉三类指标根据公司的实际业务运作情况进行赋分,销售误导扣分事项类指标则根据销售误导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查处的销售误导违法违规情况进行扣分。
  第十条 业务品质类指标包括保单件数继续率和趸交保单退保率。业务品质类指标主要体现客户维持保单生效的意愿,反映产品与客户实际需求的匹配度,匹配度越高,在销售时发生误导的可能性越低。
  第十一条 客户回访类指标包括犹豫期内电话回访成功率和新契约回访完成率。客户回访类指标主要反映保险公司的回访质量和效率,体现了保险公司风险管控的能力。
  第十二条 客户投诉类指标包括投诉率。客户投诉类指标反映保险公司存在销售误导问题的情况严重程度。
  第十三条 扣分事项包括销售误导类群体性事件和违规情况。反映保险公司发生的重大销售误导类群体性事件和违规情况,并作出扣分以敦促公司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合规经营意识。

第四章 网络调查

  第十四条 中国保监会统一组织开展治理销售误导效果网络问卷调查,以问卷形式向社会公众对人身保险行业产品、服务、销售误导综合治理等情况开展广泛调查。
  第十五条 网络调查以中国保监会官方网站为平台,保险行业协会、各人身保险公司应与中国保监会网站建立链接,并将链接置于本单位官方网站显著位置,并提示访问者参与网络调查。
  第十六条 各人身保险公司应积极配合保监会,充分利用公司客户资源,采取有效手段鼓励客户登录保监会网站参与问卷调查。

第五章 指标报送

  第十七条 各人身保险公司应根据《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统计并报送业务品质和客户回访2类统计指标;各保监局应根据《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统计并报送销售误导扣分项统计指标。
  指标体系评价的时间区间为滚动12个月,报送的时间为每年9月10日前报送年中指标统计数据,次年3月10日前报送上一年度指标统计数据。报送形式为电子版和书面签章文件同时报送。开业未满1年的人身保险公司,不需进行指标报送。
  第十八条 各人身保险公司应根据本办法的有关要求,制定出台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文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业务管理流程、统计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并严格按照要求报送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和完整。
  第十九条 各人身保险公司要高度重视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统计报告工作,要设置专人专岗负责指标统计和报送工作,并指定1名公司高管作为报送责任人,负责指标数据报送的及时、准确和完整性。

第六章 频度和披露

  第二十条 综合治理销售误导评价指标体系每半年进行1次评价,半年度评价时间为9月15日,年度评价时间为3月15日。网络调查视情况不定期进行。
  第二十一条 中国保监会负责对外公布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得分结果和网络调查结果。
  中国保监会公布指标体系总体评价结果并进行排名,同时选择与保险消费者满意度直接相关的分项指标进行公布,以便保险消费者监督改进。
  第二十二条 各人身保险公司应根据评价指标披露结果,主动查找不足,落实整改,进一步提高销售品质、客户服务水平和应对重大风险的能力。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各保监局可根据本办法,对辖区内各人身保险公司综合治理销售误导的效果开展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披露,披露的结果应以正式文件形式抄报中国保监会。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附件: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略,详情请登录
     保监会网站)